体育器材入库制度范本大全
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,各种体育器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。为了保障体育器材的安全、有效地管理和使用,各级体育管理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体育器材入库制度。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体育器材入库制度的范本,以供参考。
一、体育器材入库制度范本
1.体育器材入库管理制度
1.1 适用范围
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体育器材的入库管理。
1.2 入库管理流程
1.2.1 申请入库
体育器材入库前,必须填写入库申请表,并由申请人提交给负责人审核。审核通过后,方可进行入库。
1.2.2 入库验收
体育器材入库时,必须进行验收。验收人员应按照《体育器材入库验收标准》进行验收,并填写验收报告。验收合格后,方可进行入库。
1.2.3 入库登记
体育器材入库后,必须进行登记。登记人员应按照《体育器材入库登记表》进行登记,并将登记表归档。
1.2.4 入库存放
体育器材入库后,必须按照规定的存放位置进行存放。存放位置应按照器材种类、规格、数量等进行分类存放,并进行标识。
1.2.5 入库保管
体育器材入库后,必须进行保管。保管人员应按照《体育器材保管制度》进行保管,并定期进行检查。
1.2.6 入库领用
体育器材入库后,必须进行领用。领用人员应按照《体育器材领用制度》进行领用,并填写领用单。领用单应由领用人员和保管人员签字确认。
1.2.7 入库报废
体育器材入库后,如出现破损、老化、失效等情况,应进行报废。报废人员应按照《体育器材报废制度》进行报废,并填写报废单。报废单应由报废人员和保管人员签字确认。
1.3 入库管理责任
1.3.1 申请人应按照规定填写入库申请表,并真实、准确地填写器材的名称、规格、数量、用途等信息。
1.3.2 负责人应按照规定审核入库申请表,并对器材的名称、规格、数量、用途等信息进行核实。
1.3.3 验收人员应按照《体育器材入库验收标准》进行验收,并对器材的质量、数量等进行检查。
1.3.4 登记人员应按照《体育器材入库登记表》进行登记,并将登记表归档。
1.3.5 保管人员应按照《体育器材保管制度》进行保管,并对器材进行定期检查。
1.3.6 领用人员应按照《体育器材领用制度》进行领用,并对器材进行妥善保管。
1.3.7 报废人员应按照《体育器材报废制度》进行报废,并对器材进行妥善处理。
1.4 入库管理监督
1.4.1 监督部门应对本单位的体育器材入库管理进行监督,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。
1.4.2 监督部门应定期对体育器材入库管理进行检查,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。
1.4.3 监督部门应对体育器材入库管理工作进行评估,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公示。
2.体育器材入库申请表范本
体育器材入库申请表
申请单位:_______________
申请日期:_______________
申请人:_______________
联系电话:_______________
器材名称:_______________
规格型号:_______________
数量:_______________
用途:_______________
申请人签字:_______________
审核人签字:_______________
3.体育器材入库验收标准范本
体育器材入库验收标准
1.外观检查
1.1 外观无破损、变形、腐蚀、裂纹等缺陷。
1.2 表面光洁,无划痕、污渍等痕迹。
1.3 无锈蚀、氧化等现象。
2.功能检查
2.1 功能正常,无松动、卡滞、异响等现象。
2.2 电器类器材应符合国家标准,电源电压、频率等参数符合要求。
2.3 测量类器材应符合国家标准,测量范围、精度等参数符合要求。
3.配件检查
3.1 配件齐全,无缺失、损坏等现象。
3.2 配件规格、型号等与器材相符。
验收人员签名:_______________
验收日期:_______________
4.体育器材入库登记表范本
体育器材入库登记表
器材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入库日期 入库人
5.体育器材保管制度范本
体育器材保管制度
1.保管人员应按照器材的种类、规格、数量等进行分类保管,并进行标识。
2.保管人员应对器材进行定期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
3.保管人员应对器材进行妥善保管,防止损坏、丢失等情况发生。
4.保管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出库领用,并对领用人员进行确认。
5.保管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器材报废,并对报废器材进行妥善处理。
6.体育器材领用制度范本
体育器材领用制度
1.领用人员应按照规定填写领用单,并注明领用器材的名称、规格、数量等信息。
2.领用人员应对领用器材进行妥善保管,防止损坏、丢失等情况发生。
3.领用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归还,归还时应对器材进行检查,确认无损坏、丢失等情况。
4.领用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器材报废,并对报废器材进行妥善处理。
7.体育器材报废制度范本M6体育
体育器材报废制度
1.报废人员应按照规定填写报废单,并注明报废器材的名称、规格、数量等信息。
2.报废人员应对报废器